一、 种公畜营养生理特点 公畜的繁殖机能主要是生成精子, 并达到使母畜卵子受精的目的。所以, 饲养公畜的要求是,保持健壮的体况、 旺盛的性欲和配种能力, 产出正常的精子。要达到上述目的, 就应根据公畜种用体况、正常的配种或采精任务给予合理的营养。但是, 种公畜的营养需要是营养研究工作的薄弱环节。种公畜的营养需要不可能从消耗的产物来确定, 如按维持加生产(指精液)的析因法估算, 基本相当于或稍高于维持需要。例如, 以精液中干物质含量计,公猪配种一次为7.5-10g,公牛仅0.5g, 公绵羊仅0.12-0.18g。又如, 公绵羊每次配种的热能消耗仅比休闲时高15%。因此, 按种公畜的射精量、精液成分以及按配种时的热能消耗来估算公畜的营养需要没有实际意义。 二、种公畜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的需要 后备期公畜能量供给不足时, 会导致睾丸和附属性器官发育不正常, 推迟性成熟;然而过高的能量水平亦会降低后备公畜的性活动。能量对成年公畜的繁殖性能亦同样重要, 能量不足可导致性器官机能降低和性欲减退; 增加能量后可使公畜性机能恢复正常;但能量过高会使公畜体况偏肥, 性机能减弱, 如偏肥的公猪腿病发病率增高。 我国肉脂型猪饲养标准规定, 种公猪每日每头的消化能需要按三级体重(90kg以下、90─150kg和150kg以上)供给, 分别为12.57、23.85和28.87MJ;每kg饲粮含消化能17.55、23.85和28.87MJ。NRC(1998)规定, 配种公猪每日需ME 6530千卡。为保证种公牛的正常采精和种用体况, 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规定,种公牛的能量需要(用产奶净能、MJ) 按0.398BW^0.75估算。 (二)蛋白质的需要 蛋白质对幼年公畜的培育和成年公畜的繁殖性能很重要。根据实验, 每生产1亿精子需要1g蛋白质。饲粮中蛋白质不足, 会影响精子形成和减少射精量;青年公牛特别敏感, 易引起睾丸发育不良和出现无精子等症状。饲粮中蛋白质过多, 不利于精液品质的提高。如, 用高蛋白质水平饲喂的内江后备公猪, 精子活力、精液浓度均比低蛋白质水平组低, 精子畸形率比低蛋白质水平组高。 种公猪粗蛋白质的需要量:我国肉脂型猪饲养标准按体重分别给予, 体重在90kg以下时为14%, 体重在90kg以上时为12%。NRC(1998)营养需要中, 种公猪的蛋白质需要量为13%。 种公牛对粗蛋白质的需要量, 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规定按6.15BW^0.75(g)估算。 种公猪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是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 种公猪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基本与妊娠母猪相同。 (三)矿物质的需要 钙离子能剌激细胞的糖酵解过程, 提供精子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从而加强精子活动, 尤其是鞭毛活动。钙离子还能促进精子和卵子的融合以及精子穿入卵细胞透明带。然而, 钙离子浓度过高会影响精子活动。磷对精液品质亦有很大影响。后备公猪饲粮含钙0.90%, 成年公猪饲粮含0.75%可满足繁殖需要。钙磷比要求1.25:1。种公牛饲粮含0.4%钙即可满足需要, 钙磷比以1.33:1为宜。 公猪、公牛的睾丸、附睾、前列腺及精囊腺均与硒有亲和力, 而且附睾各部分的硒含量与精子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此外, 公畜精液成分内还含有钠、钾、镁、氯、锰、锌等矿物元素, 因此, 还应供给其它矿物元素。公猪饲粮中, 硒、锰、锌含量应分别不少于0.15、10.0和50.0mg/kg。 (四)维生素的需要 维生素A缺乏时可引起睾丸萎缩、生精过程停止。补饲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可使生殖上皮、精液生成和正常性活动得到恢复。根据研究, 公猪睾丸生殖细胞具有聚集维生素A的作用。公猪按每kg体重添加250-1000 IU维生素A, 可提高受精率。成年公猪维生素A的需要量:我国肉脂型猪饲养标准(按大、中、小型划分)规定, 每日需要4943、6709和8121 IU;每kg饲粮要求含3531 IU。NRC(1998)规定的种公猪的维生素A需要与妊娠母猪相同。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规定, 体重700kg的种公牛每日需要维生素A 30000 IU或胡萝卜素74mg。 维生素D的需要量:我国肉脂型猪饲养标准规定,大、中、小型公猪每日需要量分别为248、336和407 IU, 或每kg饲粮含177 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