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维生素A又名甲种维生素,抗干眼病维生素, 视黄醇等,是一种环状不饱和一元醇。其结构式如下:
纯维生素A为淡黄色晶体,缺氧时对热稳定,有氧时对热不稳定, 易被紫外线 破坏。 维生素A仅存在于动物体内,植物中只有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 α、β、γ-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在动物肠壁细胞内及肝脏、 乳腺内经胡萝卜素酶 作用可转化为维生素A。饲料中胡萝卜素的90%是β-胡萝卜素,其他含量甚少,玉 米黄素主要存在于玉米中,因此,在饲料中各种类胡萝卜素含量以β-胡萝卜素计。 在动物体内,胡萝卜素的吸收转化率很低,并因动物种类而异。
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一切上皮组织的完整, 促进结缔组织中粘多糖 的合成,维持细胞膜和细胞器(线粒体、溶酶体等)膜结构的完整及正常通透性, 以及维持正常的视觉。当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组织增生,角质化,其中以眼、 呼 吸道、消化道、尿道及生殖器官等粘膜上皮受影响******。泪腺上皮角质化,则眼泪 的分泌停滞,使眼睛干燥,引起干眼症;由于上皮组织不健全(特别是呼吸道粘膜 的破坏),使细菌易入侵而引起感染,动物抗病力下降;性腺及性器官上皮细胞的病变常能使动物生殖能力下降或丧失,表现为受胎率下降、流产、怪胎、难产等; 维生素A不足,视紫质合成减少,产生夜盲症;仔猪维生素A缺乏症状为偏头、旋转、 步态摇幌、脊背凸起,但食欲正常。
70年代以来的研究发现,β-胡萝卜素在种畜生殖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特别 是母牛。 维生素A不易从体内迅速排出,食入量超过正常量的50~500 倍会出现过 多症,多出现在幼龄动物,鸡表现出精神抑郁,采食量下降,以至完全拒食。猪常 表现为被毛粗糙,对触觉特别敏感,易骨折,腹部和腿部瘀点性出血,粪尿带血, 不时发抖,最终导至死亡。小孩生长受阻,过早骨化,兔能引起流产。
维生素A在动物肝内含量很高,鱼肝油富含维生素A,全脂奶也含有一定的维生 素A。维生素A原主要存在于幼嫩、多叶的青绿饲料和胡萝卜中,随植物的熟、老逐渐 减少。水果皮、南瓜、黄玉米、甘薯也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在光热条伯件下极易被氧化,当饲料贮存较久时, 会渐被 破坏,鲜草在阳光下晒制过程中,胡萝卜素损失80%以上,若在干燥塔中人工快速 干燥可减少损失。
维生素D
维生素D又名丁种维生素,抗佝偻病维生素等,属固醇类衍生 物,为无色晶体。维生素D的两种主要形式是D2(麦角钱上化醇)和D3 (胆钙化醇 ),其分子结构很相似,仅侧链不同,如右:维生素D3分别由植物麦角固醇和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得。这 两种维生素D在体内必须经进一步的化学变人经才发挥生理作用。例如, 维生素D3 先在肝内羟化为25-羟维生素D3,然后在肾脏中进一步羟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或 24,25-二羟维生素D3而发挥生理作用。25-羟维生素D3也具有治疗佝偻症的作用, 但主要的活性成分1,25-二羟维生素D3。 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调节钙、磷代谢,特别是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调节肾脏对钙、磷的排泄;控制骨骼中钙与磷的贮存和血液中钙、磷的浓度等。 维生素D不足时,既使钙、磷充足,动物也不能很好的利用,钙、磷、 镁在骨 骼中的沉积下降,幼龄动物的成骨作用发生障碍,出现佝偻症和软骨症,牙齿发育 不良,生长受阻;成年动物发生骨质疏松症,易骨析,关节变形,蛋壳变脆易破。
维生素D过多对动物产生不良影响,过量的维生素D能引起血钙过高,使多余的 钙沉积在心脏、血管、关节、心包或肠壁,导致心力衰竭,关节强直或肠道疾患, 甚至死亡。维生素D的吸收及活性。矿物油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维生素D存在于动物体内,鱼肝油和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全脂奶粉、 蛋类含有维生素D。一般饲料中含维生素D很少。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 光照射下可转化为维生素D3,故动物多接受阳光可满足维生素D的需要。 青草内含 有丰富的麦角固醇,在晒过程中部分可转化为维生素D2,故干草是动物维生素D 的 主要来源之一。
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对哺乳动物的活性基本相同,但对包括家禽在内的鸟类,维生素D3的活性远高于D2,约20 ̄40倍。
维生素E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抗不育维生素,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 化学结构相似的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的维生素E有8种,即:α、β、γ、δ- 生 育酚和α、β、γ、δ-生育三烯酚,其结构为: 生育二烯酚 一R1 一R2 α-生育酚(-生育三烯酚) 一CH3, 一CH3 β-生育酚(-生育三烯酚) 一CH3, 一H γ-生育酚(-生育三烯酚) 一H 一CH3 δ-生育酚(-生育三烯酚) 一H 一H 其中以α-生育酚活性最高。维生素E极易被氧化。
维生素E具有许多不同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作为动物体内的抗氧 化剂,与硒协同作用,阻止细胞内、外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易氧化物的氧比,保护 富于脂质的生物膜的完整,从而防止肝组织坏死和肌肉受损,维持红细胞的稳定性 和毛细血管的完整性等。维生素E与动物的繁殖机能密切相关,具有促进性腺发育, 促成受孕和防止流产等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维生素E对垂体—中脑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促进产生激素刺 激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高剂量维生素E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提高对 疾病的抵抗力,增强抗应激作用等。 动物缺乏维生素E,会使多种机能发生障碍,主要表现为:
1.繁殖机能紊乱,精子数量减少,睾丸退化,不孕,流产,甚至丧失生殖能力。 种蛋孵化率低,死胚增多。
2.犊牛、羔羊,猪、兔、禽引起肌肉萎缩及营养不良症或自肌病,血管平滑肌 和心肌受损,引起心力衰竭。缺硒能促使症状加重。
3.血管和神经受损,雏鸡可发生脑软化和患渗出性素质病。
4.肝机能障碍,维生素E与硒同时缺乏时,会引起动物急性肝坏死, 如果只缺 乏其中之一,则为较轻的慢性病变。
5.脂肪组织软化、酸败。出现黄膘猪(脂肪内有黄色素)。
动物对维生素E的需要量取决于日粮成分, 尤其是日粮中硒和不饱和脂肪酸水 平以及其他抗氧化剂的存在与否。此外,各种应激状态都需要增加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在饲料中分布广泛,青饲料和谷类胚芽中富有维生素E,但在自然干燥 和贮存过程中损失很大,约90%,人工快速干燥或青贮损失较少,主要的蛋白质饲 料一般均缺乏维生素E。
[编辑本段]维生素K
维生素K是甲萘醌的衍生物,又名凝血维生素或抗出血维生素, 是动物体内形成凝血酶原所必需的种维生素。 自然界存在的维生素K有两类:绿色植物中存在的叶绿醌,称为维生素K1,另 一种由动物肠内及其他微生物合成的甲基萘醌类,称为维生素K2,其结构如下。 人工合成的有维生素K3、K4,其基本结构如下。维生素K1也能人工合成维生素 K3的活性高,属水溶性,使用方便,因此应用最为广泛。
维生素K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和凝血因子Ⅶ、ⅨⅩ, 并起 激活作用,参与凝血过程。动物缺乏维生素K可导致内出血, 外伤凝血时间延长或 流血不止。除凝血作用外,据报道,维生素K依赖蛋白质和肽参与钙代谢。
一般情况下,由于动物消化道的某些微生物能合成足够的维生素K2,成年动物 不易缺乏。幼龄动物,特别是笼养鸡不能由合成维生素K2满足需要,此外,肠道疾 病或动物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制剂时,肠道微生物活力下降,可引起维 生素K缺乏;由腐烂的植物饲料(草木樨、 有香味的茉莉和其他一些芳香牧草)中 形成的双香豆素降低维生素K的利用率, 当饲料中含有此物以及添加有磺胺类药,抗生素时,需增加日粮维生素K含 量。 维生素K易被光和碱所破坏,应避光保存。